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admin 4 0

在2025年夏季篮球论坛的闭幕仪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演讲,面对全球篮球产业的快速变革与中国职业联赛发展的关键节点,姚明以“革新与信心”为主题,深入探讨了中国篮球的未来方向,他明确表示,尽管挑战重重,但中国篮球的整体发展“依然充满机遇”,并首次公开提及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扩军的可能性,引发行业内外广泛热议。

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
自2017年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,姚明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双国家队制度、选秀机制优化以及青少年培训体系的重建,这些举措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:中国男篮在2018年亚运会包揽金牌,CBA联赛的商业价值与收视率也一度攀升,近年来,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、俱乐部经营压力及国际赛场表现波动的影响,联赛发展与国家队成绩均面临瓶颈,2023年世界杯的失利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的遗憾,更让公众对篮球改革的质疑声渐起。

对此,姚明在论坛中并未回避问题,他坦言:“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沉淀,我们既要看到短期的波动,也要坚信长期的方向。”他引用数据指出,CBA联赛的场均观众数量在2024赛季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,青少年篮球注册人口同比增加18%,而联赛的数字化转播技术更实现了全球覆盖范围的突破。“这些进步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,也为我们下一步的规划奠定了基础。”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扩军计划:机遇与挑战并存
在问答环节中,姚明首次正面回应了关于CBA扩军的提问,他表示,联赛规模调整是“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”,并强调扩军并非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需综合考虑地域平衡、商业潜力与竞技水平等多重因素。“我们正在评估西部与北部地区对职业球队的需求,例如西安、乌鲁木齐等城市拥有深厚的篮球群众基础,但需要配套的场馆设施与可持续运营模式。”

这一表态迅速引发连锁反应,多位俱乐部管理者与体育产业专家指出,扩军可能为联赛注入新活力,新增球队可带动本地经济,扩大CBA的品牌影响力,并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职业机会,风险同样不容忽视:目前部分现有俱乐部仍处于亏损状态,若盲目扩军可能导致资源稀释,甚至加剧联赛竞争失衡,姚明对此回应称,任何决策都将以“稳健”为前提,联盟将优先完善财务公平政策与梯队建设机制,确保扩军“水到渠成”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未来规划:科技与青训双轮驱动
除了扩军议题,姚明还详细阐述了篮球产业与科技融合的路径,他透露,中国篮协正与多家科技企业合作,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战术分析系统与球员训练平台,2025年秋季,CBA计划试点“智能场馆”项目,通过VR技术为远程观众提供沉浸式观赛体验,并利用大数据优化赛事日程与球员健康管理。“科技不仅是工具,更是重塑篮球生态的核心动力。”

青训体系升级同样被列为重点任务,姚明提到,篮协将推出“星辰计划”,联合教育部在100所中小学建设篮球特色课程,并设立海外集训基地,选派潜力新秀赴欧洲联赛交流学习。“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选材局限,从基层发现更多像李凯尔(归化球员)这样具备国际视野的选手。”

行业反响与专家观点
姚明的发言获得了多数业内人士的支持,前国家队主帅王非表示:“扩军与青训并举是长远之计,关键在于落实细节。”体育经济学家张博则指出,CBA若成功扩军,可借鉴NBA的成熟经验,通过工资帽与转播收入分成实现联盟整体盈利,但也有评论提醒,联赛改革需避免“急功近利”,应优先解决裁判专业化、赛程密集度等现存问题。


面对变革时代的波澜,姚明以一句“信心比黄金更珍贵”总结了演讲,他强调,中国篮球的未来不仅依赖于顶层设计,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。“从校园操场到职业赛场,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将汇聚成推动浪潮的力量。”随着论坛落幕,这场关于信心与可能的讨论,已然为行业点燃了新的火种。